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顺序及内容
土力学
第一章:绪论。本篇作为全书的绪论部分,共四节内容,即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地基工程事故类别及特征,本学科发展概况,本学科的特点、内容与学习要求。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是学习土力学原理基本知识。本章有五节内容,分为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物理状态指标、粘性土物理状态指标和物理特征、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第三章:土的渗透性与渗流。本章共包括四节内容,即土的渗透定律、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土的二维渗流及流网、渗透力与渗透变形。
第四章:土中应力分布和计算。本章共包括四节内容,即概述、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基地压力的计算、地集中的附加应力。
第五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本章共包括四节内容,即入得压缩性及其指标、地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第六章:土的抗剪强度。本章共包括四节内容,即概述、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条件、测定土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影响土抗剪强度的因素。
第七章:土压力与挡土墙设计。本章共包括六节内容,即土压力概述、静止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几种常见情况的土压力、挡土墙设计。
第八章:土坡稳定分析。本章共包括三节内容,即概述、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粘性土坡稳定分析。
第九章:地基承载力。本章共包括四节内容,即地基的破坏模式、浅基础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地基允许承载力和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增值。
基础工程
第一章:浅基础。本章共包括八节内容,即概述、浅基础类型、基础埋置深度选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地基的变形演算、浅基础设计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第二章:桩基础设计及其他深基础。本章共包括七节内容,即概述、桩的类型、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群桩承载力的计算、桩的水平承载力、桩基础设计。
第三章:特殊土地基与地震区地基基础问题。本章共包括五节内容,即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红粘土地基、地震区的地基基础问题。
第四章:地基处理。本章共包括五节内容,即概述、置换法、深层密实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
地基处理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复合地基。本章共包括十二节,内容为理论概要、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土桩、灰土桩挤密法,沉管挤密砂石桩法,振冲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水泥土搅拌法,石灰桩法。
第三章: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本章共包括五节即冻结法,锚固法,土的加筋法,
第四章:特殊土地基处理。本章共包括三节即概论、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
地下建筑与工程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地下工程的类型与建设特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地下交通建筑、城市地下居住建筑、城市地下市政管线工程、城市地下贮库建筑。
第三章: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本章内容主要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概述、地下工程的几种特殊开挖施工技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测技术、城市地下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第四章: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效应及防治技术。本章主要讲述城市地下工程假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主要形式、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机理分析及城市地下工程地质环境效应系防治技术。
第五章:城市地下工程内部环境特点及环境设计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地下工程内部环境概述、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内部环境的主要区别、城市地下工程内部环境改善途径。
第六章:地下工程内部灾害特点及防灾技术。这一章主要介绍城市地下工程综合防灾的类型及防灾特点、城市地下工程内部灾害的成因和防灾特点与原因分析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火灾特点与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第七章:城市地下工程防水、防潮与除湿技术。本章主要介绍谁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影响地下工程防水质量的因素、地下工程防水措施与基本要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与方法。
第八章: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分析。主要包括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经济问题分析、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
各知识模块学时分配
土力学
序号知识模块内容学时1第一章:绪论12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33第三章:土的渗透性与渗流24第四章:土中应力分布和计算45第五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56第六章:土的抗剪强度 57第七章:土压力与挡土墙设计58第八章:土坡稳定分析49第九章:地基承载力3
基础工程
序号知识模块内容学时1第一章:浅基础52第二章:桩基础设计及其他深基础53第三章:特殊土地基与地震区地基基础问题34第四章:地基处理3
地基处理
序号知识模块内容学时1第一章:总论52第二章:复合地基123第三章: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94第四章:特殊土地基处理6
地下建筑与工程
序号知识模块内容学时1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城市地下工程的类型与建设特点63第三章: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44第四章: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效应及防治技术25第五章:城市地下工程内部环境特点及环境设计技术26第六章:地下工程内部灾害特点及防灾技术27第七章:城市地下工程防水、防潮与除湿技术28第八章: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分析2
|